现代,各类机器所使用的平衡方法较多,例如单面平衡(亦称静平衡)常使用平衡架,双面平衡(亦称动平衡)使用各类动平衡试验机。静平衡精度太低,平衡时间长;动平衡试验机虽能较好地对转子本身进行平衡,但是对于转子尺寸相差较大时,往往需要不同规格尺寸的动平衡机,而且试验时仍需将转子从机器上拆下来,这样明显是既不经济,也十分费工(如大修后的汽轮机转子)。特别是动平衡机无法消除由于装配或其它随动元件引发的系统振动。使转子在正常安装与运转条件下进行平衡通常称为“现场平衡”。现场平衡不但可以减少拆装转子的劳动量,不再需要动平衡机;同时由于试验的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二致,有利于提高测算不平衡量的精度,降低系统振动。国际标准ISOl940一1973(E)“刚体旋转体的平衡精度”中规定,要求平衡精度为G0.4的精密转子,必须使用现场平衡,否则平衡毫无意义。现代的动平衡技术是在本世纪初随着蒸汽透平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旋转机械逐步向精密化、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使机械振动问题越来越突出。机械的剧烈振动对机器本身及其周围环境都会带来一系列危害。虽然产生振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普遍认为“不平衡力”是主要原因。据统计,有50%左右的机械振动是由不平衡力引起的。因此,有必要改变旋转机械运动部分的质量,减小不平衡力,即对转子进行平衡。
造成转子不平衡的因素很多,例如:转子材质的不均匀性,联轴器的不平衡、键槽不对称,转子加工误差,转子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腐蚀、磨损及热变形等。这些因素造成的不平衡量一般都是随机的,无法进行计算,需要通过重力试验(静平衡)和旋转试验(动平衡)来测定和校正,使它降低到允许的范围内。应用广的平衡方法是工艺平衡法和整机现场动平衡法。作为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线动平衡技术也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很有前途。由于工艺平衡法是起步早的一种经典动平衡方法。

平衡的原理
1、产生不平衡的原因
转子不平衡是由于转子部件质量偏心或转子部件出现缺损造成的故障。据统计,旋转机械约有70%的故障与转子不平衡有关。不平衡是各种旋转机械中普遍存在的故障。引起转子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转子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机械加工质量偏差、装配误差、材质不均匀、动平衡精度差;运行中联轴器相对位置的改变;转子部件缺损,如:运行中由于腐蚀、磨损、介质不均匀结垢;转子受疲劳应力作用造成转子的零部件(如:叶轮、叶片等)局部损坏、脱落,产生碎块飞出等 [1] 。
2、转子平衡的原理
重新调整转子的质量分布,以使得转子的轴线与其中心主惯性轴线相重合。在转子旋转时,利用仪器测试其转动时的不平衡量存在的位置以及大小然后根据所得数据再相对位置增加或减少重量来实现平衡。
3、不平衡的类型
造成转子不平衡的具体原因很多,按发生不平衡的过程可分为原始不平衡、渐发性不平衡和突发性不平衡等几种情况。
(1)原始不平衡:由于转子制造误差、装配误差以及材质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的,如出厂时动平衡没有达到平衡精度要求,在投用初期,便会产生较大的振动。
(2)渐发性不平衡:是由于转子上不均匀结垢,介质中粉尘的不均匀沉积,介质中的颗粒对叶片及叶轮的不均匀磨损以及工作介质对转子的腐蚀等因素造成的。其表现为振动值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
(3)突发性不平衡:是由于转子上零部件脱落或叶轮流道有异物附着、卡塞造成,机组振动值突然增大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多重滤波
硬件多重信号滤波,大限度的灵活的获得目标信号。
低通滤波: 600Hz到15K分段可调
高通滤波: 0.1Hz、10Hz、400Hz、1KHz
抗混滤波: 硬件自动调节
硬件积分处理
硬件积分处理(不加积分、一次积分、二次积分),若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获得加速度、速度、位移三种信号
包络解调
选择包络解调可以获得高频载波信号的调制信号,在齿轮箱、轴承诊断中作用突出。
高精度的AD转换器
14位A/D,有效的提高系统精度。
丰富的触发源
内部振动信号触发,外部转速信号触发,适应各种复杂应用
系统频率分析范围
0.1Hz—100KHz

采样点数
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可选以及长时间连续采集存储。
谱 线 数
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
转速适用范围
标准型:300~60000转/分
低速型:30~60000转/分
高速型:300~180000转/分
-/gbacjig/-
http://www.lfbingyang.com